游客发表
另一個例子是:在2009年,衛生署長楊志良強行推動H1N1(豬流感)疫苗注射,造成多起死亡與嚴重不良反應(如長年嗜睡)、多位家屬因此自責憂鬱(筆者門診就不只一位家屬受苦於此)
然而,近十年來、特別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這八年多,中共大肆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及言論的壓制,有更多的男性人權運動人士落難,身陷囹圄。由於曾為包括維族學者伊力哈木等被拘的多名人權人士辯護,讓她有了「中國最勇敢女律師」的稱號。
遠的像是「天安門母親」裡六四事件罹難學生的母親們,近的像是「709事件」裡被捕律師的妻子們,都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身影。但正因如此,耿瀟男與夫婿秦真在同年9月9日,被北京市海淀區警方以涉嫌「非法經營」加以刑拘,更在10月間被批捕,失去自由至今但也因為這樣,她們當中的不少人付出了自由的代價。雖然還有陳秋實、方斌、李澤華等三人和她一樣,因為實地報導疫情而失去自由,但張展卻是他們之中唯一的女性。除了上述三人,幾十年來,有許多不為多數人注意的中國女性,在為中國社會的公平正義發聲及行動。
即使有少數幾位女性參與其間,但在這個絕大部分屬於男性的圈子中,她們的丰采,幾乎被男性的強大光芒所掩蓋,以至於為多數人所忽略,更以為沒有女性參與其中。Photo Credit: 張展Youtube頻道 另一位受到矚目的,則是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(COVID-19,武漢肺炎)疫情初起的2月初,就進入武漢以公民記者身分報導當地實情的張展。因為眼球肌肉先天失調、斜視,我的汽車駕照硬是考了四次(破紀錄了吧)。
文:藝術北飄者 「肉體是一頭透明的動物」,充滿哲學感的展覽名稱,一開始就啟人疑竇。記得國小有一次開學,導師無故缺席,正當我們充滿疑惑時,一位陌生老師突然走進教室,站上講台宣布:報紙上有報導說你們老師在山上出車禍離開了,學校會安排其他老師。沒料到,棺材裡外婆的臉上,厚塗的白粉、艷紅的細唇,一筆筆畫實了她「離世」的身份,眼角意外地泛出水珠、不停打轉。那時我跟著媽媽進去靈堂瞻仰遺容,以為只會看見外婆用本來面貌靜靜躺著,像睡著一般。
身體不知道,身體的樣子 回到個人經驗,無論家庭或學校或朋友,身體都極少成為席間話題,更甭提「樂器」或「兵器」了。菲利普.克雷默(Philipp Kremer)在《聚會》中,抽去情色的污穢,留下一派和諧。
因為身體議題,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中,可說是沒存在感或簡直「透明」到不行。那麽大人們迴避身體教育的景象,也就不足為奇囉。就只是「不見了」,好像遺落的是身外之物一樣,不需要再多說什麼。一個健康的肉體關係,好像還是得回到對形骸的認識和接納。
蔣勳曾經如此讚揚古希臘人的美學觀: 向外的攻擊征服都不是真正的贏,古代希臘的身體美學清楚詮釋真正的贏者必須是向內的征服。那一年外婆過世,也是我初次面臨親人離世。或者像是菲利普.克雷默另一個系列作品《暫息》。他以色調相近、深淺不一的橘色、黃色,描繪純然享受感官刺激的交纏肉身。
對照著倪灝用刺繩創作的新作,爆裂、對峙、撕咬,讓身體兵器之間的火藥味,具體釋放。如果從這個角度破題,對第一件錄像作品《內-外(食人)》,大概就能了然於心了。
當然啦,情色之外,身體真能演奏出音樂,從Beatbox到身體打擊樂(Body percussion),都是相當特殊的身體使用方法。頭皮更因壓力而反覆油脂分泌失調...。
Photo Credit: 作者現場攝 倪灝《Barrier》系列作品,2020,刀片刺繩、布料,尺寸右起:《Barrier V》160x110cm。Photo Credit: 作者現場攝 菲利普.克雷默,《聚會》(Gathering)(局部),2014,油彩,160x195 cm。既然現實不可得,他索性造夢,用電腦虛擬出一個「她」、沒有肉身的她,好跟自己進行虛假的魚雁往返。美學大師蔣勳在《此生——肉身覺醒》一書中提及: 長期在儒家文化的倫理架構下,人的身體,經常性地習慣於把精神和肉體的層面分開來對待。身體知識就這樣籠罩在迷霧中,直到我被嚇哭,被逝者的妝容活生生嚇哭為止。畫面中一段段嘴部特寫短片,有的塗上厚重唇彩、有的欲言又止、還有的吞雲吐霧...,充分傳達了創作者——巴西當代藝術家安娜.瑪麗亞.邁奧利諾的靈感來源: 「嘴」串起了我們的身體和外界:我們用它來飲食和說話,所以它是我們最先跟世界交流的部分。
大人們避諱的,還有肉身消滅、也就是死亡這件事。它出自藝術家母國巴西的詩人兼辯論家:奧斯瓦爾德・德.安德拉德(Oswald de Andrade)在20年代出版的《食人宣言》,主張要「吞食」(別狐疑,他真用了「swallow」 這個字眼)歐洲文化、消化後產生巴西獨有的文化。
跟多數人一樣,成長過程中也不斷發現身體的先天缺陷。它無時無刻,都在以某種形式——呼吸、對話、觸碰、交媾,與外界、他者產生聯繫。
自我環抱,然後這軀殼才能充盈飽滿,不斷完成一場場,熱烈的擁抱。又不是哈利波特的護法,哪來透明的動物?何況肉體明明看得見、摸得著,扎扎實實地存有呢。
對於擁抱,除了家人之外我們並不熟悉。除了原始的野性、對人體的欲求之外,我真的還不夠認識自己的身體吧。(The mouth connects our interior and exterior. It is how we eat and speak – our first physical link to the world.) Photo Credit: 作者現場攝 安娜.瑪麗亞.邁奧利諾(Anna Maria Maiolino)的《內-外(食人)》(截圖),In-Out(Antropofagia),1973-1974,Super 8彩色底片轉製錄像,814 更多線索,來自作品原名Antropofagia所指涉的「食人運動」。Photo Credit: 作者現場攝 菲利普.克雷默《暫息(XIII)》(Pause XIII),2016,壓克力、紙本,42x59 cm。
遊晃一圈之後細細推敲,或許肉體等於透明動物的概念,來自肉體並非區分「內外」的一堵實牆,而是一個介於人體和外界之間的「皮層」或「薄膜」。流暢迴旋的筆觸,彷彿昭示著休養時的能量調和。
就這樣,肉身又昇華為精神上,吸收文化、轉譯文化的道具...。學校裡著墨的,則是如何維持生理健康、或理解兩性的身體結構,卻絕口不提性慾,一切靜待個人探索。
只不過,心存惡意或善念,卻左右了身體和外界交流時,是暴力相向的「武器」、還是琴瑟和鳴的「樂器」。《Barrier》一圈又一圈的刺繩,阻絕任何肉體靠近、與觀者拉遠距離,錯落垂掛的碎布,好似曾嘗試突破路障的莽撞者所殘留的遺跡。
本來是大好機會做生命教育,但當時,顯然沒有大人知道怎麼處理、或覺得有必要處理。甚至在缺陷之外,身體還吸收我的情緒毒素,直到近幾年開始冥想才得到釋放(請見我的內觀冥想經驗)。這句話,顯得鏗鏘有力、又汨汨淌血: 美是階級,肉身是兵器《Barrier》一圈又一圈的刺繩,阻絕任何肉體靠近、與觀者拉遠距離,錯落垂掛的碎布,好似曾嘗試突破路障的莽撞者所殘留的遺跡。
那麽大人們迴避身體教育的景象,也就不足為奇囉。就這樣,肉身又昇華為精神上,吸收文化、轉譯文化的道具...。
當然啦,情色之外,身體真能演奏出音樂,從Beatbox到身體打擊樂(Body percussion),都是相當特殊的身體使用方法。身體不知道,身體的樣子 回到個人經驗,無論家庭或學校或朋友,身體都極少成為席間話題,更甭提「樂器」或「兵器」了。
跟多數人一樣,成長過程中也不斷發現身體的先天缺陷。菲利普.克雷默(Philipp Kremer)在《聚會》中,抽去情色的污穢,留下一派和諧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